實驗室管式超高溫殺菌機作為乳品、飲料、生物制劑研發中的核心設備,其運行穩定性與衛生潔凈度直接關系到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與產品的微生物安全。長期運行后,管路結垢、密封老化、傳感器漂移等問題可能影響殺菌效果。因此,制定并執行科學的定期維護保養計劃,是確保實驗室管式超高溫殺菌機高效、安全運行的關鍵。

一、日常清潔與CIP執行
每次實驗結束后,必須立即進行在線清洗。依次使用清水、堿性清洗劑(如1–2%NaOH,60–80℃)循環清洗30分鐘,去除蛋白質和脂肪殘留;再用酸性清洗劑(如1%硝酸或磷酸,60℃)循環20分鐘,清除礦物質沉積;再用無菌水沖洗至中性(pH6.5–7.5)。確保所有管路、換熱段、保溫管和閥門均被充分清洗。
二、密封件檢查與更換(每3–6個月)
定期檢查各連接處的O型密封圈、墊片是否老化、變形或開裂,尤其在高溫區(殺菌段)和高壓區。發現劣化應及時更換原廠配件,防止泄漏或污染。更換時注意清潔密封槽,避免雜質嵌入。
三、管路與換熱器除垢(每6個月)
即使常規CIP到位,長期使用后仍可能在管壁形成微垢。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深度除垢,可延長酸洗時間或使用專用除垢劑。對于堵塞風險高的系統,可拆卸部分管段進行物理通洗,確保流道暢通。
四、溫度與壓力傳感器校準(每6–12個月)
殺菌溫度的準確性是其核心。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對關鍵溫度傳感器(如殺菌段入口、保溫出口)進行校準,確保精度在±0.5℃以內。壓力傳感器也應同步校驗,保障系統壓力監控可靠。
五、泵與閥門維護
檢查進料泵(柱塞泵或齒輪泵)運行是否平穩,有無異響或泄漏。定期潤滑運動部件,更換磨損密封。對氣動或電動閥門進行動作測試,確保啟閉到位,無卡滯。